锦衣杀

锦衣杀 第60节(1 / 2)

陆珩这种时候倒庆幸他去外地查案了,他不在行宫,失火当天才赶回来,无论怎么算账都算不到他头上。陆珩面色自若等着,之前他也怀疑过陶仲文,陶仲文说一场天火避无可避,当天夜里就烧着了火,未免太巧合了吧?但今日陶仲文好端端出现在这里,之前还和皇帝单独谈话,可见依然简在帝心。

皇帝不是个蠢人,他敢用,就说明没问题。没让陆珩查,那便是东厂查的了。

大概陶仲文真有些天运在身上,他故作玄虚说些模棱两可的话,结果还真被他碰到了。陆珩又不蠢,无论这场火和道士有没有关系,皇帝都没反应,他讨嫌做什么?

陆珩便也当做不知道。皇帝清了清嗓子,终于发话了:“三天前,朕做了一个梦。”

众臣闻言,都打起精神来。皇帝叫他们前来,总不会是和他们讨论睡眠的,这个梦里必有玄机。果然,皇帝接着说道:“梦中朕见到一位神女乘丹凤、御景云而来,她说她乃九天玄女,下凡授予天书三卷,并言曾经天上有一柄宝剑失窃,为背道之人所得。然因奸人非天命之人,无法发挥宝剑威力,幸未酿成大祸。如今玄女已将宝剑追回,归位天地。”

皇帝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将话题拉到神仙的高度。众人沉默片刻,首辅张敬恭试着开口:“九天玄女乃司兵之神,得九天娘娘授予兵符,实乃幸事。不知,这三卷天书是关于什么的?”

“乃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奇门遁甲。其余的朕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有一节是关于破阵之法的。”

就算在场几位大学士学富五车,此刻也有些懵,拿不准皇帝想干什么。陶仲文站在御座下,适时开口道:“玄女乃天地之精神,阴阳之灵气。神无所不通,形无所不类,为众真之长。玄女曾授黄帝五行阵、助越亡吴,如今于梦中授予皇上兵法,可见陛下顺应天意,得道多助。不知玄女所言背道者,是为何故?”

皇帝没说玄女没收了谁的东西,只描述了那柄剑的样貌,听到这里,文臣可能不明白,而武定侯、成国公、傅霆州几个常年和兵器打交道的人已经听懂了。

天书宝剑,这不是当年号称得到仙人点化的唐赛儿吗?傅霆州隐约触碰到皇帝的意图,但不懂皇帝为什么要绕这么大一圈。皇帝非要说神仙给他托梦,自己编就是了,何必牵扯白莲教呢?

傅霆州脑中灵光乍现,仿佛想到什么,朝旁边看去。陆珩垂眸看地,眼睫覆住了里面的光影,神情淡然的过分。

傅霆州似乎捕捉到什么,还不等他完全串起来,陶仲文已经皱着眉,一脸惊疑地揭穿这个哑谜:“玄女话中之人,可是当年白莲教之首唐赛儿?”

皇帝叹息,说:“朕也不敢相信,但梦中细节栩栩如生,而且九天玄女还说,这些东西,她是从陵山一个溶洞中拿走的。朕觉得此地有异,陆珩。”

陆珩上前,垂着眸抱拳:“臣在。”

“你带人去这个地方找,看看能不能找到玄女所言溶洞。”

“臣遵旨。”

这么长一段又捧又唱,首辅已经明白皇帝想做什么了。皇帝扯这么多,无非想告诉他们,玄女在梦中给黄帝、越王授兵法,如今皇帝做了同样的梦,说明天上神灵认可皇帝是正统。天上神仙都没意见,其他人废话什么?

玄女传授皇帝破阵之法,专门克制唐赛儿剪纸为兵;皇帝一时半会没法变出一柄神剑,便说玄女把当初天上遗漏的剑收回去了。这样一来既说明白莲教立身不正,也断了某些势力利用唐赛儿失踪一事做手脚的路,最重要的是,证明了永乐皇帝和嘉靖皇帝得位之正。

至于为什么是白莲教……那就得问陆珩了。不然,皇帝全天离不开宦官和行宫,去哪知道某一座山里有一个溶洞呢?

张敬恭心里了然,陆珩在众人面前立下军令状,说三日之内必破案。失火那日就是三日之期,张敬恭见没有声张,还以为此事不了了之,不过看起来,陆珩确实做到了。

还给皇帝递了一个绝佳的台阶。

后生可畏啊。

陆珩在众人意味各异的目光中领命,从容地退回自己的位置。他肯定能找到这座山,因为这是昨天他刚递上去的。

陆珩看穿程攸海和陶一鸣的把戏后就马不停蹄寻找金矿,终于在昨日传回消息。陆珩立刻将进展秘密报告给皇帝,皇帝很满意,编出这么一套说辞给自己贴金。

为什么皇帝非等到今天才接见大臣,一方面确实被火灾吓到了,另一方面,也是等台面下的东西处理完了,才能走到台前来说。皇帝不能说卫辉府官员沆瀣一气,为了私利拐卖百姓,这样会影响官府的权威;皇帝也不能说官员和白莲教勾结,这样做无异于给其他反贼留话柄。思来想去,托梦反而是最稳妥的。

陆珩去寻找九天玄女神迹时,一定会“凑巧”找到失踪的百姓。到时候把罪名全推给白莲教,皇帝得名得财,切断了白莲教的后路,还能营造明君的声望,岂不是一举多得?

至于下面人信不信……皇帝相信他的臣子都是聪明人。

陶仲文拈着胡子,长叹道:“有生之年能得见神迹,实乃贫道平生之幸。玄女常戴太白明星,耳着太明之珠,光照一身,玄女入陛下梦授兵法,随之行宫失火,莫非,此火乃太白明星之故?”

陆珩心里由衷地佩服,太能扯了,陶仲文能得皇帝宠幸,也不完全是因为道术。经陶仲文这嘴一说,白莲教、有人鸣冤、行宫失火,竟然都是上天注定的。

不知道程攸海和陶一鸣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还能不能认出来。

众人心知肚明陶仲文在鬼扯,奈何这实在是一个很体面的理由。不然为什么独独烧皇帝呢?因为是神女传道,这是天火。

在场都是人精,哪还不明白,立刻都一脸恍然大悟,顺着陶仲文的话拍皇帝马屁。殿中一派歌功颂德,陆珩反而很沉默,搭了两句话茬就不再说了。话精贵不精多,点到即可。

这种时候读书少的缺点就显出来了,武将不及文官墨水多,说不过那几个连拍马屁都要引经据典的大学士。武定侯和成国公被挤兑在一边,心里憋气,余光不由瞥向陆珩。

皇帝瞌睡了他递枕头,皇帝想杀人了他正好在磨刀,陆珩未免太幸运了吧?

然而,一次幸运是意外,次次都能迎上风云变幻,推波助澜,那就是能力了。

武定侯在心中无声叹息,他无比明确地意识到,他老了。他当年率领军队支援蒋王妃时,亦是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如今的他,已成了当年他看不上的守旧贵族,做什么都瞻前顾后,再拿不出年轻人的果敢了。

皇帝享受了一番吹嘘,给自己贴了金、找了台阶下后,就开始动真格了。皇帝信道,但一点都不傻。他心里通明的很,他能不知道这是人祸吗?

先把丢失的面子遮掩过去,接下来,就该秋后算账了。

屋里这些老狐狸一个比一个道行长,他们觑到皇帝的脸色,意识到皇帝要发作了。他们早有预料,一个个垂眸耷眼,老僧入定一般站在堂下。

皇帝先发作地方官:“行宫失火,卫辉知府等竟无匹夫勺水之备,生生酿成大祸。将卫辉府所有官员拿下,逮入诏狱审问。”

陆珩上前行礼,毫不意外地应下。皇帝为了朝廷颜面,不能直说程攸海等人做了什么,但仅凭失火一事,已足够他们死好几个来回了。程攸海被押入锦衣卫审理,如何定罪,就完全是陆珩的事情了。

皇帝骂完了地方官骂汝王,最后连内阁也落了个失察之罪。郭勋、陈寅一起紧绷起来,处理完行政官员,就该轮到他们了。

陈寅冷汗涔涔,锦衣卫是天子亲军,最大的职责就是戍卫皇帝。武定侯、成国公等人顶多算是护驾不力,而陈寅这个锦衣卫负责人,就是严重失职了。

之前陈寅因为有人鸣冤时不在现场,已经被皇帝怒骂过一次,谁知道后面又发生了火灾,皇帝心里的窝火可想而知。一个失去帝心的锦衣卫首领,是多么可怕。

皇帝果然一上来就将矛头对准陈寅,掌管六千多锦衣卫都无法保护皇帝,足以让皇帝对陈寅的忍耐跌落谷底。皇帝震怒,当着文武重臣,甚至当着陈寅下属陆珩的面大骂陈寅。陈寅难堪至极,却也丝毫不敢辩驳。

陈寅知道自己的都指挥使已经当到头了,皇帝是个念旧的人,陈寅是从兴王府跟过来的,若陈寅不反驳,任凭处置,皇帝顾及旧情,或许不会痛下杀手;如果陈寅不服气,和皇帝犟嘴,那就不只是罢官了。

远的不说,站在他后面那个姓陆的小崽子,就虎视眈眈等着他出错呢。

皇帝一视同仁,首辅都挨骂了,成国公怎么能免俗。只不过皇帝念及当年武定侯支援蒋太后的情谊,没有落郭勋的面子,但郭勋的外甥女婿傅霆州就没那么体面了,代武定侯受骂。眼看在场每个人都被数落了一遍,只剩陆珩还站着。

皇帝骂累了啜茶,屋内陷入紧绷的沉寂,所有人的注意力不约而同转移到陆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