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55节(2 / 2)

冯书记倒是没想这么远,他就是觉得修了路确实方便很多。

“我知道了,我会尽量在县里面帮你争取的,你也不要急,你看省报都肯定了你的工作。”

余思雅笑着说:“谢谢冯书记,我知道,我不着急。”

修个路真是麻烦,要是可以,余思雅都想说干脆养殖场来修这条路算了。但通往县城的另外三个公社跟他们毫无交情,人家未必配合他们,因为修路得拓宽路面,占用一部分农田,肯定会扯皮。所以这个事还是得上面拍板才行。

——

第二天,省报终于送来了。冯书记也看到了表扬他们红云公社的文章,头版头条,太有排面了,冯书记兴奋得拿着报纸跑出去找周部长、沈科长……逢人就说,他们红云公社上省报了。

不一会儿,全公社都知道,他们公社上了省报,报纸上表扬了他们,整个公社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

冯书记高兴地将报纸看了三遍,然后将整面报纸贴到了公社的“光荣栏”上,让以后每个来红云公社参观的领导、同僚们都能看到他们红云公社光辉的历史。

可以说,这一刻是他们红云公社自成立以来,最高光的时刻了。

这天上午,接电话接到手软的换成了冯书记。县下面的公社的报纸今天几乎都送到了,于是各公社的干部们都知道红云公社通了电,修了路,还因为这个上了省报,不管有没有交情的,一个个都打电话来恭喜冯书记,有的还向冯书记取经。

全县有二十几个公社,虽然离得远的没太多的交集,但大家每年都要去县里面开大会,好歹眼熟啊,所以都认识,也不好拂了对方的面子。

冯书记应付了半天,到中午,电话才消停,这时候钱书记的电话打来了,第一句就酸溜溜的:“老冯,你这回可是长面子了,都上省报了。”他就说嘛,怎么昨天梅书记突然来了了呢!老冯可藏得真深。

钱书记有点不服气,凭什么啊,他们公社也修路了,怎么省报就没提一句红云公社的名字呢?

冯书记应付了那些道喜的电话半天,口干舌燥,没什么耐心,不想跟他扯,专捡好听的话说:“梅书记昨天不也夸你了,你不一样有面子?”

这倒是,钱书记心里舒服了点,又挺庆幸自己当初聪明,跟着红云公社干,现在一出公社,门口就是平坦干净的沥青路。既得了实惠,又得了面子,他也把省报好好保存了起来,照片上那条路可是最终通向他们东风公社的。

不过他今天打这个电话不是专门来酸冯书记的,还有其他正事,酸了两句,钱书记就切入了正题:“老冯,昨天你们余主任提议让阳明公社他们也养小鸭子,还赊鸭苗,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以后也全都收购,这是不是说你们公社以后需要的鸭子更多了?既然给他们养,那还不如给咱们养算了,咱们的养殖场已经在那儿了,也合作过这么多回了,大家都放心。老冯,你说是不是?”

今天三公养殖场的另外两家领导,也就是黄书记和曲书记也看到了报纸。见红云公社竟因为修路扬名全省,而且昨天梅书记还特意下来考察工作,两人都后悔不已,他们两个公社没挨着去县城的主干道,但他们可以把自己公社通往主干道的路修了呀,而且还有全公社通电这种事,他们也能做。凭什么让红云公社独自出这么大个风头?

一年前大家都还是一样的难兄难弟呢,现在对方却甩下了自己一大截,要是再不积极点,以后怕是拍马都赶不上了。两位书记感觉到了危机感,所以今天上午跑去找钱书记商量,扩大养殖场的规模,多养点鸭子,多分点钱,也争取把自家公社搞好点,免得被红云公社比得没法看了。

三人达成一致意见后,钱书记就迫不及待地给冯书记打了电话。

听说是这个事,冯书记立即给推了:“老钱,你应该找我们小余啊,你知道的,我不管养殖场的事。”

这话听得钱书记都快要化身为柠檬了。听听,不管事,什么都不干,最后却成了他们这一片发展得最好的公社,他怎么就没这样的福气呢?

钱书记不想跟他说话,连再见都没说就挂了电话,深吸了一口气打到清河鸭养殖场。

余思雅接到电话觉得有点稀奇,昨天才见过了,今天怎么又来电话了?

她放下笔,笑眯眯地说:“钱书记中午好,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钱书记把来意说了一遍。

余思雅转着笔,考虑了两分钟,问道:“钱书记,要是我没记错的话,你们公社现在已经养了五千多只鸭子吧?”

三公养殖场的规模长期保持在两到三千只鸭子左右,但前一阵子,余思雅从省城多给他们带了三千只回来,数量一下子翻了倍,已经不少了。

钱书记呵呵笑:“余主任你记性可真好,连我们公社养多少只鸭子都记得,没错,现在有五千五百只鸭子。”

余思雅没说话,平心而论,她其实不愿让三公养殖场的规模发展得太大。倒不是担心竞争问题,两者走的路线就不一样,目前没有竞争的矛盾,至于以后,三公养殖场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短期内就跟着他们有样学样也搞不过他们。

余思雅顾虑的是,两个公社养殖场目前的饲料都是从本公社和附近公社弄的,一旦三公养殖场扩大规模,肯定要跟他们抢夺饲料。在没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扩大规模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另外,家禽养殖的规模一旦上去,数量过多,就容易产生瘟疫,尤其是到了炎热的夏季,三公养殖场的养殖方式粗糙,也没想过认真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数量一旦剧增,万一发生了瘟疫怎么办?赔钱不说,两个公社离得不远,传染到他们公社的鸭子那麻烦就大了。

“钱书记,你们现在已经有五千五百只鸭子了,还要加大量,那你打算还要买多少鸭苗,你们养殖场的粮食够吗?不够的话要增加多少,从哪里来?还有扩大规模,饲养员要不要增加,这些你算过吗?”余思雅抛出一个个问题。

别说,钱书记还真没算过。他就不是搞经济的料,养鸭场那边也是几天去一回,在他的印象养鸭也是一件挺简单的事,给它们吃饱就行了,过两三个月长大了直接卖钱。

听到钱书记没有第一时间回答,余思雅就知道他们是一时上头,还没想其他的。

余思雅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钱书记,更高的收益往往意味着更高的风险。你们要扩大规模,我没意见,这是你们养殖场的事,但我们只负责两件事,给你们提供小鸭子,按市场价收购你们的大鸭,其他的盈亏都是你们自己的事,你考虑清楚。”

“这,这好好的怎么会亏呢?你不还让阳明公社他们也来养鸭吗?”钱书记讪讪地说,他还是觉得有点危言耸听了。

余思雅决定改天把“鸭病防治”这本书借给钱书记看看,让他清醒清醒,别一时冲动犯糊涂。今天还是说另外一个事吧,既然钱书记送上门了,多个盟友也好办事。

琢磨了一下,余思雅就把钱书记给安排上了。笑着接钱书记先前的话:“我让他们三个公社小规模养鸭,可没敢让他们养太多。钱书记,别的不提,要是再增加鸭子的数量,咱们的饲料肯定不够,如果你想扩大规模,我们首先必须要解决的就是饲料的稳定供给问题,光靠社员肯定不够。”

钱书记一想也是,村里的土地大多都要拿来种粮食,满足每年秋天的纳粮和社员们的生活所需,多余的才能卖给他们。但现在每年要交不少的粮,分到农民手里有多少?都不够大家顿顿精细粮的,哪有什么多的卖给他们。所以指望社员肯定指望不上。

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钱书记点头:“还是余主任你考虑得周全,你办法最多了,你肯定有法子的,对不对?”

余思雅哭笑不得:“钱书记,你可真信任我。没错,我确实有个办法,就是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哎呀,什么法子,你先说,咱们一起商量。”钱书记催促道。

余思雅不急不缓地说:“钱书记,咱们没粮,粮站有粮啊,只要得了县里面的批准,粮站能每个月批量给咱们供应多少粮食,还愁没饲料吗?”

现在每年秋收后,都会上缴数量不少的粮食,主要是水稻和小麦,也有一部分玉米。一个公社按规定要上缴几十上百万斤粮,这批粮食主要作为了城镇居民的口粮和战略储备,另外还有一部分出口换外汇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之类的。

普通人手里没粮,不意味着国家没粮。在国家庞大的粮食储备面前,他们需要的真是九牛一毛。

这倒是,粮站多的是粮食,但要怎样才能让粮站同意批粮食份额给他们?他们要的数量可不少。钱书记琢磨了一会儿,没想出办法,但他意识到,余思雅心眼多,没法子肯定不会找他说这个。

他马上反应过来:“余主任,你说怎么做吧,我听你的,咱们一起干。”

他算是看明白了,搞厂子他是搞不过余思雅的,但他能跟在后面啃骨头喝汤啊,总比其他什么都没捞着的公社强吧。别看他天天酸红云公社,酸冯书记,附近几个公社也羡慕他得很呢,其实他也是别人羡慕的对象。

余思雅听他这么痛快地就下了承诺,一点都没扯皮,很是意外:“这个,钱书记我也没什么高招,我觉得这个事咱们只能去找县里面。以前我还没多大信心,现在嘛,咱们不是在县里扬名了吗?估计这个事办成的几率提高了不少,钱书记你要同意,咱们就一起去找县里的领导帮这个忙。他们得支持咱们一心为公社、为社员的村镇企业啊,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