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6节(2 / 2)

等各家都派了人过来,亭长才一脸严肃地给他们传达县里紧急送下来的政令:“邻乡最近闹虫害,都报到县里了,恐怕挺严重的。接下来大伙务必要看好自家田里的粮食,一旦发现虫害马上消灭并上报,千万别让虫害蔓延开。”

这可是关乎吃饭问题的大事!

大伙听完后都紧张起来,火急火燎去自己田里巡看,生怕隔壁乡的虫子被撵过来吃他们的庄稼。

见其他人都散开了,亭长便和李长生这个家里没田的方士聊起天来:“我们这福寿里在双鲤乡的最边缘,离乡学远得很,孩子往来辛苦,各家都不太愿意把孩子送去读书。”

“长生你看要不这样,村里合力弄个学堂,你来教年纪小的孩子们识字算术。等他们大些了,再让他们去正经乡学读书。”

汉代的教育工作做得很有章程,一般是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

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听起来很玄乎,都是些很基础的东西。比如六甲学的其实是甲乙丙丁戊、子丑寅卯辰之类的,年月日时辰都得靠它来表述,使用范围非常广。

到了大学就要学比较深奥的经籍了。

李长生没想到亭长还有在村里办学的想法,讶道:“刘叔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亭长看了眼在那圆溜溜的石碾道跑来跑去的霍善,对李长生说道:“这不是我们家孩子回来说,你们家阿善都会写字了吗?我就想着你也顺道教教别的孩子。”

李长生沉吟。

亭长道:“咱们福寿里虽不算大富大贵,孩子们的束脩还是给得起的。大伙不是不想孩子有出息,就是心疼孩子小小年纪就要走那么远的路。”

自古以来当了父母的人大多格外操心。

李长生不太在乎束脩不束脩的,但亭长都亲自来找他商量了,他自然得认真考虑这件事。

他想到了霍善。

霍善这孩子吧,从小就聪明,平时又喜欢凑在边上看他写字,看着看着能写几个字也不稀奇。

就是太好动,根本坐不住。

弄个学堂也不错,以后村里的小孩全是他师弟师妹,这小子怎么都得有点师兄的样子吧?

想到霍善一天到晚以易知的师兄自居,显然对这个身份颇为得意,李长生不由有些意动。

李长生微笑应道:“刘叔什么时候用得上我了,只管开口就是了。”

亭长大喜过望,当即别过李长生寻村老们商量这桩大事去。

霍善哪里知道他师父的险恶用心,还呼朋唤友在那新砌成的石碾道里撒欢呢。

霍小善:诡计多端的大人!

隔壁文崽:这才哪到哪,想当年我才八岁,就被老师骗去考科举了,一直干到八十八岁才退休……

更新啦!

花了两天整理了一些证据交给编辑,有没有用都不管了,算是了结了这桩事,上章的作话删掉了,不想影响大家看新文和自己写新文的心情!快快乐乐最重要!

继续摆个碗,求点营养液!我们霍小善正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

注:

1《舂歌》背景介绍:参考《古诗纪》

【汉书外戚传曰:髙帝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隠王如意,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髠钳,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太后闻之,大怒曰:乃欲倚子邪?召赵王杀之。戚夫人遂有人彘之祸。】

唱歌有风险!

2汉代教育:参考《汉书》

【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于少学。诸侯岁贡小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则别之以射,然后爵命焉。】

这叫法还怪现代的!

古代人:是你们现代人挪用了我们的叫法!

第6章

霍善盼望着,盼望着,去县里的日子来啦。

有易知这个大龄师弟寸步不离牵着他或抱着他,李长生也不怕他跑丢了,所以今年每回霍善缠着要一起进城,李长生都会允了他。

因为要买的东西比较多,李长生还去借了刘亭长家的牛车。

亭长这职位,当年高祖便当过,刘亭长常以此来吹嘘,说他们家往前数好几代也算是能和长安那个老刘家往来的亲戚。

刘亭长虽然爱吹牛,办起事来还是很利索的,昨儿才说的办学堂,今儿见到李长生便说村老们都同意了,年前说不准就能建好了,问李长生有什么要求没。

既然答应要去任教,李长生也没说什么“不需要”,大大方方地提了几个自己的想法。

直至霍善悄然开启抱腿大法,抱紧他的腿小声咕哝着催促“该走啦该走啦”,李长生才伸手摸了摸他的脑壳,笑着结束了与刘亭长的对话。

霍善才没有打断大人说话的不好意思,兴高采烈地招呼易知跟自己一起蹦上牛车,蹬直自己的小短腿,掏出面不知啥时候揣在身上的小旗开始指挥:“驾!出发!”

李长生坐上车夫的位置,听到霍善虎劲十足的小嗓儿后忍不住笑了笑,让易知一路上多看着点,别叫这小子蹦得太欢掉车底去了。

霍善觉得自己被小瞧了,很不满地嘟囔:“才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