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扬帆远航(第2 / 2页)

平时长秋殿酉时两刻左右吃饭,今天酉时两刻史瑶才吩咐厨子做饭。饭毕,不出意外宫门关了。按照以往大郎直接骑马回去,昨天夜里出那么大事,又在长秋殿站两个时辰,腿都站的没知觉了,大郎没敢提出宫,和四郎歇在永寿殿。

翌日早上,大郎在长秋殿用过早饭才回去。回到代王府换身衣裳,大郎就去卫青府上。

平阳公主下葬后,大郎领着四郎把卫青劝到代王府。卫青本不想去,可是无论他怎么说自己没事,大郎都不信。卫青不得不住到大郎府上,直到年底二郎和三郎回来。

兄弟俩到家听说平阳长公主没了,也惊得不轻。在府里歇一晚,翌日上午兄弟三人就去长秋殿。三郎看到史瑶和太子气色极好,莫名松一口气。

“阿兄,船何时能做好啊?”年底了,四郎放假了,天气冷就和史瑶窝在烧着火盆的殿内烤火。二郎和三郎进来,四郎就跑到二郎身边问。

二郎:“一切顺利,得到明年秋天。”

“这么慢?”太子剥个橘子递给史瑶。

二郎:“孩儿封地的木匠没做过那么大的船。孩儿又让他们做两艘,又担心他们太赶,做的不仔细,就对他们说给他们七个月。”

“为何做两艘?”太子不解。

三郎:“祖父也要去。”抓一把花生扔火盆里,看到花生变色立刻夹出来放到太子面前盘子里。

太子下意识看史瑶。史瑶笑道,“妾身不知。他们没和妾身说过。”

“祖父明年东巡。”三郎道,“阿兄也不能保证他的船能不能用,但祖父想试一下,不走远,乘船到东南沿海就回来。”

四郎忙问:“你们不去海的南边啊?”

“这次不去,以后再去。”三郎道。

四郎三两步跑到史瑶身边,“母亲,孩儿也想去。”

“你们都走,宫里就只剩我和你父亲。”史瑶道。

三郎笑道:“不好吗?省得孩儿天天进宫,父亲嫌孩儿烦。”

“知道孤烦你们,今天还来?”太子没好气道。

三郎剥个花生填嘴里,权当没听见,“母亲,孩儿明年随祖父东巡会经过鲁地,要不要接外祖母来这边住几日?”

太子:“你能在鲁地停留几天?”

“孩儿走时多带几个人,让他们陪外祖母回来?”三郎道,“鲁地离这边甚远,没有这边的人陪着,让外祖母雇人,外祖母也不一定敢来。”

史瑶:“那你安排吧。”

“还早呢。”太子道,“船做好后,你们先试试,然后再让你祖父上船。”

二郎笑道:“父亲,木匠做好就会试。”

“那就好。”太子放心了,“三郎,你祖父要去南海,可别让他去。南海离这边太远,你一来一回得一年多,你祖父的身体撑不住。”

三郎点头:“孩儿知道。”

“母亲,母亲,还没说孩儿可不可以去呢。”四郎道。

史瑶:“我说不可以有用吗?”

“有用。”以前没用,上次见识到史瑶拿着剑鞘揍他,四郎明白,他母亲是真厉害,不敢再乱来。

史瑶挺意外,“看在你这么听话的份上,我答应了。”

“父亲呢?”四郎问。

太子乐了,“你母亲答应了,还用问我?”

“必须得问啊。”四郎心想,我不敢不问啊。不然母亲又该说我不尊重你。

太子:“你祖父同意,我就没意见。”

四郎立刻出去找个食盒,把三郎烤的花生全放食盒里,抱着食盒就去宣室。

门打开,四郎走远,三郎才回过神,不敢置信指着四郎的背影,“那全是我烤的。”

“你没说他不能吃。”大郎道。

三郎张张嘴,“这小孩现在怎么这个样?”

“跟你学的。”大郎道。

三郎:“我,我没教他这个。”

“有句话你听说过吗?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四郎资质好,修行的不错。”史瑶道。

三郎:“是挺不错,都学会借花献佛了。”

“献什么?”太子问。

史瑶:“佛道的佛。”

“你们还懂佛道?”太子看着三郎挺意外。

三郎脸不红心不跳,“孩儿懂得比父亲还多。”

“说你胖还喘上了。”太子白他一眼,指着旁边篮子里的生花生,“再烤点。”

三郎:“让四郎烤。”

“再过一会儿就好吃午饭了。”史瑶道,“殿下别吃了。”

太子看一眼漏刻,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四郎揣着热花生到宣室,刘彻明知四郎“无事献殷勤”,依然挺开心。得知二郎回来,明年秋就能乘船去海上,刘彻一高兴就答应四郎带他去。

太始三年,秋八月,刘彻东巡,九月中圣驾抵达九江郡。九月底刘彻带着四个孙子乘船出海,同行的还有一个众人没想到的人——卫青。史瑶的母亲也带着家人来到长安。

皇后得知史家来人,特意在椒房殿设宴款待史家人。

史瑶又陪她母亲在长乐宫逛一个多时辰,申时才把人送去博望苑。

刘彻去海上,归期不定,走时就把虎符给太子,以防匈奴来袭,太子无法调兵遣将。准备把虎符给太子之前,刘彻也有曾犹豫过,等他回来长安已不是他的长安。不过,刘彻想到太子的四个孩子都被他带走,有人撺掇,太子也不敢乱来,刘彻不担心了,以致于第二年秋天才回来。

太子携百官接驾,刘彻注意到太子头上有几根白发,大为吃惊,想也没想就问,“据儿,你怎么老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