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学霸当自强

第12节(2 / 2)

回宿舍洗漱完毕后,她得把语文老师即将要布置背诵的课文背下来,然后要把英语老师即将要布置背诵的英语短文背下来。

莫辰逸也没走,他还在纠结自己错了一道题的事情。他每次错了一道题,就要做十道题来弥补。

简直是……丧心病狂的处女座啊!

写完计划,苏圆整理好书跟李芸霞说了声“老师再见”,然后飞一般的冲出了教室,她赶着回去打热水,回去晚了热水就没了。

她刚跑出教室,身后就有人叫了她一声。

“苏圆!”

苏圆回过身,看见莫辰逸站在那里。她有点好奇莫辰逸叫她做什么,便停住了步子。

莫辰逸走过来,“一起走。”

“哦,好。”苏圆有点受宠若惊啊,高冷的莫辰逸竟然会要跟她一起回宿舍?

好吧,事实证明跟她的魅力无关,人家只是想问学习的事情。

“我看见你手上有本数学辅导书,可以告诉我叫什么吗?”莫辰逸问她。

“我是在邮局旁边的新华书店买的,不贵,二十几块。”苏圆撕下一张笔记本的纸,写了辅导书的名字,递给他,“就是这个,你去问书店问问就知道了。”

莫辰逸接过她的纸条“嗯”了一声。

“我去打热水,晚了就没有了,我先走了,拜拜!”苏圆抱着书赶紧朝宿舍跑。

莫辰逸这才想起来,自己的热水也没了。还好苏圆提醒了他,不然他今晚又得洗凉水。

☆、第24章 反欺负

苏圆匆匆忙忙跑回宿舍拿了热水壶,一路飞奔往下跑。

她去的时候还带了本语文书,水房打水的人很多,大概得排十几分钟的队。她可以趁着这点时间抓紧背诵。

苏圆过去的时候,看了眼十几米的队伍,挎着水壶,开始借着路边昏暗的灯光背课文。她发誓,她从来没这么努力的背过的东西。

她背诵的是郑振铎的《海燕》,她记得前世语文老师会要求背这篇课文的第一段。

苏圆背课文背得认真,完全没注意到身后有人看她。等排队轮到她的时候,她才把书收起来。她打完水一边默背课文,一边提着水壶往外走,还没走出水房,“砰”的一声,水壶爆了。

吓得苏圆“啊”了一声。

她抚摸着自己的小心脏看着一地的水壶碎片,拍拍胸口,大喘一口气:吓死爹了……

苏圆的开水壶破掉引起了很多人注意,其中不乏一直排在她身后等待打水的莫辰逸。

莫辰逸从管理员那里借了扫把拿给她,抿着嘴一句话也没说。苏圆从他手中接过扫把,低声说了声,“谢谢。”

莫辰逸,“不客气。”

苏圆的心情是复杂的,现在虽然已经是春天,可还跟冬天一样冷。今晚没了热水,她这是得用冷水洗脚了吗?

“真是……日了狗了。”苏圆一把扫水壶的残渣碎片,一边低声抱怨道。

“你说什么?”莫辰逸蹙眉问她,什么“日了狗”,这是……爆粗口?

“哦,没什么,我这是自我嘲讽呢。”苏圆把残渣碎片扫出去,这才松了口气往回走。

莫辰逸给她递扫把的时候很多人都看见了,身后的队伍里一片嘈杂,初一没有不认识莫辰逸的,初二,初三的认识莫辰逸的也不在少数。

莫辰逸的标签除了学霸、好学生外,还有一个外号“冰山小王子”,这个外号是初三的学姐给他取的。听说有初三的学姐来初一找过莫辰逸,说是要跟他做朋友,结果被莫小哥高冷的拒绝了……

从开水房出来,莫辰逸就一直跟着她。走到女生宿舍楼下时,他叫住苏圆,“喂,你没热水,用我的吧?”

苏圆回头看着莫辰逸,小莫辰逸对她怎么这么殷勤?她当然不会以为这个年龄的莫辰逸喜欢她,现在他才多大啊,情窦都还没初开吧?

“我用了你的水,你用什么?”苏圆抱着语文书看着他,“无功不受禄,我没理由平白无故接受你的好意啊。”

“我给你用热水,作为交换,你能不能把今天在你们班唱的那首《木兰诗》的谱子写给我?”说完莫辰逸考虑到苏圆可能不会写谱,又补充说:“你要是不会写谱,我借你一个复读机,你录下来给我。”

“……”她记得莫辰逸不喜欢唱歌的啊?她问:“为什么?”

“我爷爷七十大寿,他的老师曾经是清朝的秀才,教过他唱乐府小调,你今天唱的那个他应该会很喜欢的。”

苏圆哦了一声,这才想起来。前世唱《木兰诗》的歌手也唱过《长恨歌》,而那首《长恨歌》的原唱是一个老爷爷,老爷爷的老师也是清朝的秀才,他唱的是正宗乐府小调。后来老爷爷病危,其孙女便将老爷爷的歌唱视频发到网上,之后那首正宗的乐府小调《长恨歌》被古风圈歌手翻唱后,在互联网上大火。

也正因为那首《长恨歌》火了,才有了苏圆听过的那首《木兰诗》。

“可是宿舍……怎么录歌啊?”苏圆狂汗,要是她一个住也就算了,可偏偏宿舍里还有难么多人。对着复读机录歌什么的……确定不会被舍友打出去吗?

这个问题莫辰逸也很为难,不等他开口,苏圆又说:“我还是给你写谱子吧。”

“你会写谱?”莫辰逸惊讶问她。

“当然。”好歹她也是从幼儿园就开始学钢琴学音乐的人好嘛……只是前世她的这种特长并没有发挥到实质的用处,上了初中后就给荒废了。

“那就……谢谢你了。”莫辰逸真是感激她,爷爷的生日礼物他算是解决了。莫辰逸将热水壶递给她,“作为报酬,热水给你用。”

苏圆也不客气,说了声“好”,伸手接过了他的热水壶,“那我下周一给你。”

“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