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师

第369节(2 / 2)

由于标准严格,所以三千学员只有不足两千人顺利毕业。如今吏部、兵部、五军都督府的领头人物齐至,目的只是为了要给讲武堂的学员们开毕业典礼,同时给他们下达任命状,将他们安排到大明各个不同的军队去。

马车停在讲武堂的门口后,江夏和王守仁一起下了马车。等在门口的十数位官员一同走过来,对着江夏拱手行礼道:“参见辅国大人。”

江夏摆了摆手,笑着说道:“诸位大人就别跟我如此客气了,让诸位大人久等,江夏真是过意不去。”

“大人客气。”众人又齐声回答。

一众对江夏行礼的官员中,心情最怪异的恐怕就属梁储了。

他可是眼睁睁看着江夏从一个青楼小老板,一步一步成为大明辅国的。即便是江夏每一次提升,他都了如指掌,但如今回顾起来梁储依旧觉得如梦似幻。

有谁能够想到,一个青楼小老板有一天会达到如此高度?命运,的确是变幻莫测。前一刻穷困潦倒一文不名,可能后一分钟便一鸣惊人,名动天下。

人生不止最后一刻,又怎么知道自己会拥有什么样的精彩?

江夏指了指讲武堂的门口,说道:“各位大人请吧。”

“辅国大人请。”

众官员哪里敢走在江夏前面,所以纷纷躬身伸手指向讲武堂的门口,一起请江夏先行。

江夏虽然嘴上客气,但对于这些尊卑之分的礼数却不会真的客气。这人到了什么阶段,就得有什么样的排场,这叫做“人的贵重”。

你这样做了,既是理所应当,也是树立威严。若不这样做,难免会被别人小瞧,惹得别人来试探你的底线。

江夏负手走近讲武堂,然后余下官员才一一跟随进入。

到了讲武堂里面,成功毕业的学员们穿着讲武堂发放的全新制服。由上等蜀锦剪裁缝制而成的交领直身长袍,胸口龙飞凤舞的写着“讲武堂”三个字,旁边是两排小字,即“马革裹尸不惧,血溅沙场无悔。”这十二个字。

看见江夏,每个学员脸上的表情都十分激动,一个个双手后背,竭力把胸膛挺的高高的。

在大明,武将的地位是逊于文官的。但是整个大明,相信不会有一个人敢说讲武堂的学员,地位会低于哪个举人老爷。

整个讲武堂,只因祭酒是江夏,地位便是无比尊崇。不知道有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要进入讲武堂,可惜已经满员,一切只能等讲武堂第二期了。

对于讲武堂的学员们来说,江夏就好像他们的教父一般,是他们崇拜,甚至是信仰的对象。

当江夏站到了正中间的讲台上,嘴角刚刚露出一个笑容时。

所有讲武堂的学员,包括教官全都一起单膝跪地,齐声喊道:“参见祭酒大人!”

声音整齐,声响震天,仅三千余人发出的声音,气势似乎已经可以和万余人发出的声音相比。

站在一旁的十数位官员虽然一早听说过讲武堂学员是江夏自己用银子堆砌出来的精锐,但那也只是听说而已,没有具体的概念。

如今听见这一声呼喊,顿时让众人第一次清晰地感觉到了讲武堂的不凡之处。

江夏摆了摆手,道:“免礼。”

“谢大人!”众人一起起身,动作整齐划一不说,甚至衣袂发出的抖动声音似乎都是一致的。

江夏的目光从一众学员的身上一一扫过,每个感受到江夏目光的学员,全都激动的微微颤抖。

沉默良久,寂静无声。

江夏酝酿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始说他的开场白。

“终于毕业了,终于看见你们毕业了。”

仅仅这么简单的两句话,不知为何就牵动了众人的情绪,引得一众学员纷纷流泪。

第524章 大明宝钞发行

“讲武堂的成立,从来都不是为了训练一支精兵。如果单纯是想要训练精兵,也不会花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培养你们。

讲武堂成立的意义,是为了培养一批种子,一批真正不惜死、忠于国、信仰着军人的荣耀,坚守着军人职责的种子。

我们创办讲武堂,挑选了你们作为种子来培养。等的,盼的就是今天。从今天起,你们就将被播种到大明的各个地方。也许是北直隶,也是南直隶。也许是哪个边疆要塞。

有的人可能去的地方环境优渥,战事较少。有的人去的地方,可能环境恶劣,战事频发。但是我希望你们不要去计较,去对比这些东西。我希望的是,你们不要忘了自己的‘讲武堂出身’,同时也不要忘了,你们的职责是去做一个种子。

什么是种子?就是种下以后就会生根发芽,继而茁壮成长,然后再度结种,播种。以致于有一天,整个大明都是讲武堂的种子。

当然,讲武堂出身,代表的并非是一个小集体,或者小的集团利益,更加不是我江夏的私军,或者向外人揣测的那般,说是我江夏用来掌控大明兵力的工具。

不是!

讲武堂要播的种,是忠君爱国的优等军人之种。播下的是身为军人,报效家国,守疆卫土是我们的职责。绝对服从,执行命令是我们的天职。这样的军人理念!

所以我希望你们记住,我们你们在身体地方。你们都是讲武堂的一份子。无论你们做了对的事也好,错的事也罢。都代表着讲武堂的荣耀与耻辱。

讲武堂,与汝等同在。

讲武堂!”

“血溅沙场不惧,马革裹尸不悔!”

讲武堂上上下下,在这一刻齐声呼喊着这句口号。所有人都发出了最强最大的声音,可以看得见讲武堂学员们脸上的那一种狂热,嘶吼时脖子上冒出来的青筋。

这一幕的确十分感染人,就连站在一旁的梁储、王守仁等人也看的十分激动。什么叫精锐之军,什么叫百战之师。

这一下梁储他们终于开始明白了,为什么江夏要在讲武堂身上花下这么多的心思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