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炒香的萝卜籽铲进研臼里,趁着热乎气,用臼杵捣碎成粉末状倒也不难。这边她舂着,那边文哥儿睡醒了,馋虫却被引发了,还以为她在琢磨吃的,溜来灶房不肯走。
江春只得说堂弟病了,对着亲弟弟,又把自己以前在舅家看到大夫这么给表弟治病的谎话演练了一遍。
待江春端着舂好的萝卜籽粉末进屋时,见三婶还在给军哥儿擦着身子。江春上前一看,小人儿脸蛋还是红红的,江春一摸帕子,连帕子都是热的了……江春就orz了,三婶你就不知道拧一下,重新倒点儿酒上去吗……
听三婶还在叨叨王氏为何还不回来,三叔怎还不去请大夫这些话……感觉她也不是那么沉默寡言哪,叨叨起来话也不少啊。
好吧,现在也不是纠结三婶到底有多木讷,到底是否话多的时候,还是干正事儿要紧。
她赶紧往装着粉的碗里倒了点儿开水,用勺子搅开,调成糊糊状,待温度差不多了,又让三婶叫醒小人儿,把他抱怀里,哄着他张嘴喂了下去。
江春“前世”虽然自己没生育过,但她见过多少小朋友喂药有多折腾,又哭又闹,家长威逼利诱最后人仰马翻的也不少。但像军哥儿现在这样,虽然明知不乐意,还是皱着眉头张嘴吞下去的小孩儿,还是第一次见……怪可怜的。
孩子生病了,处在病痛折磨中的他们可怜,尤其是军哥儿这种不会说话的,真是“有苦难言”,哪儿疼哪儿痛也说不出来的。其实孩子父母也可怜,恨不得代其受过,若是遇上单身母亲或者父亲常年不在家的……
以前江春就遇到过,凡是妈妈一个人带孩子来看病的,大抵医护人员都不太好过,要不就嫌针扎重了,要不就喊孩子又反复了,与父母双方皆在的比起来,确实略为“折腾”……但这些都是能理解的,母亲们的害怕、无助都是写在脸上的,医护人员为了体谅她们,也只能委屈自己了。
拉回思绪,待药喂完,三婶将小人儿放平躺下,江春坐到床边,尽量逗着他说话,问他“昨晚是不是吃多了?”
又哄着他道:“乖乖好好吃药,以后要长教训了。你肚肚那么小,吃曼曼只能吃一碗哦,等你长得有哥哥那么高,就可以吃两碗了知道吗?”
虽然军哥儿还是不会答应,但江春就是知道,他一定在听,也听懂了。
文哥儿在旁挺挺胸膛,接嘴道:“像我这么高,别人都得怕着你,想揍谁就揍谁嘞!”
江春:……
没一会儿,眼见着小人儿脸色没那么红了,江春又开始给他在肚子上揉按起来。小儿皮肤娇~嫩骨头脆的,可怜推拿课没怎么学过的江春,只能估摸着,在肚脐周围轻轻地顺时针揉按。小人儿倒是喜欢,可能是揉一下舒服点儿,只要江春手一停下来,他就眼巴巴地看着她,抵抗不住的江春只得又给他揉上……四五分钟后,开始听到“咕咕”的肠鸣音,江春就知道,开始见效了。
果然没两分钟,小人儿开始放屁了,只是,这气味……堪比甲烷。说起这甲烷,江春想起以前曾看过的,说德国有一奶牛场,某日奶牛放屁太多,甲烷含量太高,引发爆炸的新闻……哈哈哈。
小人儿一看哥哥和姐姐笑了,还以为是在笑自己放屁呢,忙不好意思地捂起嘴来。
江春看得逗趣儿,小笨蛋,你放屁姐姐才不会笑呢,你放屁可是好事儿啦!
果没好久,小人儿就要去解大便了。
待腑气一通,热也就慢慢退下去了。
江春如释重负。
待几人安定下来,王氏方领着一背药箱的老倌(指老头)进门来。
老倌进屋一看,小儿脸色红~润,神态安详地睡在床~上,揭开被子一看,腹部平坦,哪有王氏形容的那么严重。
遂颇不满道:“你这婆子,在路上把我拦了,只道你家孙子有多严重嘞!这不好好睡着嘛!”顿了顿又道:“虽然没病,但这诊金你还是得给,害我老胳膊老腿都颠散架了……”
王氏见三婶是三锤打不出个冷屁来的,只得问江春。
江春搬出事先演练好的说辞,敷衍道,是以前自己去外婆家,看到村里大夫这样给表弟治病,所以就学着给他揉揉肚子……对不起了,霸王龙表弟,在我嘴里你就是个与病魔斗争多年的好孩子……祝早日战胜病魔……
当然,这病肯定不可能是简单的揉揉肚子就能好的,不然以王氏这样生活经验丰富,又独自养大了五个孩子的人,怎么可能会想不到。
但王氏暂来不及追究这个,一听小孙子已经解出大便了,自然放下心来,她要跟老倌扯皮了。
第10章 扯皮
且说当时,王氏见小孙子病成那样,既恼三儿夫妇为人父母的只顾着自己吃;又怪两口子心大,半夜解不出大便来就该马上去叫她的……非得拖到高热了才来找她,都那时候了,她一个老婆子,又不是大夫,她还能怎样?
恼归恼,还是急忙忙跑地里去找三儿和老头子,好让他们请个大夫去。这高热可不容小觑,以前村子里就有热高了,没来得及吃药,最后把脑子烧糊了的,一辈子只能做个痴儿。
当年的三儿,可不就怪自己只顾着自家哭,可害惨了他,不得不娶个左聋子……想到这里,忙不迭往地里去。
不想,半路却遇到村头王麻利来,道:“婶子地里去哇?你家老三跟江大爹去松平坝嘞!”
“今晨不是跟我说去地里嘛,怎去松平坝嘞?”王氏满脸疑惑。
“婶子还不晓得吧,你家大平顶的包谷被人掰了一片嘞,有人看见说是松平坝的王三皮干的,都看见把那嫩生生的包谷背回家嘞!江大爹忙追去啦,现在估计都到了。”
王麻利一股脑地麻溜道来,人送外号跟他性子倒挺符合,干活惯会磨洋工,讲口舌却比谁都快。
王氏听得一股火直往脑门冒,哪还有心思去地里找他们。想他们全家辛辛苦苦一年,只指着那几亩包谷了,王三皮那缺德的……老娘咒你生儿子没屁~眼,不,就他那怂狗样,合该当一辈子老和尚(指打光棍)!
狠狠咒了王三皮一顿,王氏还是惦记着要去请大夫的事,但思及去松平坝叫三儿已是来不及,只得问这附近可有哪村请大夫的。
正好王麻利今日出门时见有走方医上了村长家,估计是村长家小媳妇儿又要吃安胎药了。
王氏心想,这王麻利来地里走一圈也就半个时辰的样子,自己往半路去,说不定还能遇着呢。
也算运气好,王氏将将进村时,遇到了手摇铃铛的走方医。
古代因为交通不便,村落、人群分散的关系,求医问药不便,应运而生了一种特有的职业——走方郎中。“负笈行医,周游四方,俗呼为走方”;手持药囊,过街巷则手摇虎刺,所以又被称为“铃医”。
早在穿越两年前,网络文章《一个死在百~度和部~队~医院之手的年轻人》将占据了全国民营医院80%份额的莆田系医院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他们的发家史被形容为“从江湖游医到亿万富翁”的“患者血泪史”。媒体追根溯源发现,这些医院起源于80年代福建莆田的走方郎中,他们大多目不识丁,没有执业医师资格,仅凭几张号称祖传的秘方就敢游食江湖,“挟技劫病”。
相传走方医有四验:取牙、点痣、去翳、捉虫。这些验效诚然与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有限、民众生活水平低下密切相关;但即使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现代社会亦不乏,只不过更多的“走方医”似乎已转战到电线杠、城中村的“男科”“妇科”“性~病”了。他们打着“祖传老中医”的幌子,用着超大剂量的抗生素和加了西地那非(伟~哥的主要成分)的玛卡,吸着不明真相患者的血汗……
当然,群众的眼睛历来是雪亮的。走方医走街串巷,摇铃卖药,靠几个验方或单方游走南北,自古为社会主流所鄙薄,其所持之技在封建社会的上流阶层看来就是雕虫小技,不足为道。
但小江春所处的时代,因为某些变法改革的关系,医生的社会地位还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上至翰林医官局、太医局的品阶大夫,下至民间坐堂医、走方医,均颇受百姓尊敬、爱戴。
故暴脾气的王氏,对着走方医说话还是不乏尊敬的:“先生转去啦?可否耽搁您脚程,家去给我孙子看看?”
这游医姓许,据他自称乃东昌府人。年约六十,眼睛白多黑少,胡子稀拉,嘴旁有黑痣,痣上还生长毛,形象委实不堪;外加嘴皮子了得,每逢瞧病必狮子大开口,还在县里置了房小妾……乡间送外号——许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