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自然是喧嚣热闹又欢庆,歌舞团在相当熟练的慰问少数民族老百姓,皇帝举了酒杯机械性饮酒谈笑,脑子还在盘算着有关这个民族的一切。
三部女真族之中,建州又被分成了三部。
当年在洪武二十一年,老朱同志收回了高丽抢下的辽东领土,在鸭绿江那划界,并且否定了高丽继续管理女真族的请求和辩驳。
在这种情况下,女真族诸首领开始越来越多的请求归属这个崭新的王朝,就跟小弟们认新大哥一样。
所以设立了三百多个卫,二十四所,七站一寨,就是为了管理东北的这一大片土地。
建州三卫的形成有种种复杂原因,想这些没什么卵用,毕竟已经形成了。
这个存在,就是满族的雏形。
虞璁本身不排斥少数民族,他所有的警惕和不安,都在于如今秩序未定,这些看起来频频敬酒,笑脸相迎的人,在未来的一两百年里,极有可能给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孙狠狠一刀。
黄公公端了一盘凉拌黄瓜,上面放了四粒花生。
虞璁瞥了他一眼,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继续笑脸相迎,招呼他们尝尝刚端上来的烤全羊。
一切的改变,都开始于正统十四年。
那一年里,明英宗跟随王振亲征,在土木堡被俘虏。
于此同时,为数不少的女真卫所也被也先的军队攻击劫掠,失去了世袭的凭证。
没有这个凭证,他们无法证明自己的世家情况,官府这边也并没有系统的登记。
正因如此,这些原本算作藩臣的少数民族,只能以中书舍人的名义来继续进贡,维持大哥和小弟的从属关系。
问题是没有这个贵族象征,他们就没有办法获得从前那样丰厚的奖励。
从前的关系得不到确认和再次认定,宗主国内部还在内讧不休,明朝的管辖就逐渐松散,而女真诸族更加分裂,事情开始渐渐地恶化。
按照虞鹤那边搜集到的消息,如今女真族的原语言在不断减少传承,更多人开始改用蒙文或者汉语。
他们整体虽然还在疯狂发展壮大,但是四分五裂的情况在不断恶化。
看起来相当符合明王朝的期许,似乎什么都不用做了。
可是正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女真族越是如一盘散沙,他们的百姓就有这样强烈的需求和想法。
而努尔哈赤成功的地方,也在于此。
因为这个人,他提出了八旗制度。
虞璁想到这里的时候,突然一拍脑袋,差点把酒杯都打翻了。
那几个首领喝的酩酊大醉,还在坏笑着摸歌姬的屁股,只有他坐在他们的身侧,一时间清醒的如同局外人。
酒精在这一刻,已经毫无作用了。
既然努尔哈赤能通过八旗制度来约束这些分裂无数旁支的散碎民族——我为什么不可以?
他站起身来,随便找了个借口,跌跌撞撞的往外走。
虞鹤第一时间过来扶住了他,沉稳的搀着他往外带。
“——去,去乾清殿,给朕拿纸笔。”
八旗——八旗是个什么东西来着?
他掬了一捧凉水,迷迷糊糊地反应过来自己靠在鱼缸旁边,脸上一股子鱼腥味。
虞鹤知道皇帝是喝多了又急着想事情,只匆匆找了纸笔,又取热帕子来给他敷脸。
小太监们早就有眼力见的端来醒酒汤,忙不迭的帮虞鹤打着下手。
虞璁被一通伺候,酒醉的身体状态才渐渐缓解,手脚终于能控制许多。
八旗制度的本质,其实就是规范散碎的各个部族的等级。
有八旗在,才能解决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
等级和规范,可以让散碎的部族们统一在一起,得到暂时的稳定,而不是想像努尔哈赤那样去用激烈手段寻求统一。
但是等级的存在,又会让上下都产生对抗和分裂的动机。
上位者想要得到更多的利益,下位者不肯满足自己被定义成压榨者。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更多的着力于自我民族的冲突,而不是和明王朝对着干。
虞璁蘸了墨,一打哈欠被自己熏了一脸酒味。
东北人到底是东北人啊……劝酒喝酒都是真的猛。
所谓八旗,就是黄白红蓝,再加镶黄镶红这样的,一共八种。
虽然出于个人审美,虞璁想搞个奥运五环一样的迷之配色出来,但是好像重点有点弄错。
皇帝晃了晃脑袋,一边记着笔记,一边磨磨蹭蹭的往下想。
在历史之中,万历二十九年确立四旗制度,然后再慢慢扩充成八旗、增加蒙军旗、汉军旗。
这些东西总之是跟着血统来的,无论高低贵贱。
平时这些八旗子弟都是民,战时就会自动变成军兵,自动扩充了军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