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前夫刚死时

第117节(1 / 2)

看着就有食欲。

李曼青给他们倒了两杯水,顺手拿了一个大的,洗干净放院子的石桌上,正进厨房找水果店呢,一转身,小双就抱起快有她脸大的洋辣子“嗷呜”一口。

原以为的酸酸甜甜汁水迸溅的场面……并没有出现。

牙不够锋利,洋辣子表面又太光滑了,连着“嗷呜”几口都滑了,可把她急的,一连叫了好几声“妈妈”。

大人们全笑了,“谁让你抢的,有本事抱着自个儿啃去!”

李曼青知道她是个小馋嘴,赶紧拿刀子来切薄块,给她们放盘子里吃。她顺便尝了几块,自然成熟的就是好,酸酸甜甜汁水丰富,还有股浓郁的番茄味儿。

大姐夫还道:“早知道她们喜欢就多拿点了。”

“没事,过两天我进城再给你们送一筐来,送多了存不住,我们自己是早吃腻咯!”

李曼青知道,这都是要卖钱的,而且价格还不便宜,哪里能让多拿,直说这些就够了。

“对了,丰年呢?上哪儿去了?”

“走,我带大姐去,隔了六家人,姓杨那家搬走了,我们把他们房子买下来,妈说要种菜,丰年正帮着松土。”

见唐丰莲诧异,她又把怎么买房子的事给说了,顺便也道:“大姐你们要不也买点,可划算了。”

“诶不行不行,我们家里那些尽够住了。”

“大姐,大姐夫,买了不一定要住啊,咱们买来放着,以后能翻几个倍的卖出去,不就是赚了?”比辛辛苦苦种菜可划算多了。这跟后世“炒房”性质不一样,人家有正常的卖,他们正常的买,也没有大量囤积房源。

就一套房子,谁家有条件都会留作不时之需的。

“嗨曼青你懂什么,现在的土房子,谁还看得上啊,人家要买都买楼房去了,以后卖给哪个冤大头去?”大姑姐觉着这兄弟媳妇虽是一片好意,但终究人生阅历差了点儿,想法也太简单了。

能买得起房子的人,谁又会是冤大头呢?

李曼青扶额,我的大姐啊,你知道以后的地皮有多值钱吗?!

她小声道:“大姐你过来点,我悄悄跟你说。”大姐夫自己识趣的笑笑,走远了两步。

“怎么了,还神神秘秘的……”

不行,只能放大招了。

李曼青一字一顿,“我听说啊,不出三年,咱们这一带就要拆迁了。”

然而,唐丰莲一脸木然。

她压根不知道什么叫拆迁啊!

“大姐你听见没?”

“嗯,听见了,但也卖不出去啊,没有冤大头……”

又是冤大头!摔!李曼青好想说,现在不抢占先机,以后你就是那个冤大头。

曼青跺脚,小声道:“你知道盖楼房要什么吗?要地啊!开发商的地从哪儿来?就是跟政.府买的啊!政.府的地又从哪儿来?”

她满眼期待的看着唐丰莲,以为她会“恍然大悟”“拍案惊奇”,然而,大姑姐只觉着兄弟媳妇故弄玄虚,这道理她懂啊,那又关挣钱什么事呢?

李曼青是真跺脚了,平时多精明一个人,怎么都说到这儿了还没反应过来。

“我的大姐啊,亲大姐,那你倒是想想,要回收老百姓的房屋用地,会给赔偿金吧?”不怪唐丰莲呆愣,是她就没听说过,都在大山里生活,要在哪儿盖房子只要跟村上说一声,只要是自己的地,想盖就盖,哪有这么多麻烦事?

“咱们现在买是现在的物价,等到拆迁了赔偿款是按那时候的物价经济水平来算……”这就是个躺赚的事!

上天既然给了她这个重生的机会,她就不能让对她好的人还继续过苦日子。

唐丰莲这才明白过来,“哦”一声就沉思起来,片刻后又问:“你怎么知道的?”按理说这么重大的消息上头不可能放出来啊。

“前几天卖面包,听来买面包的老太太说的,人家是退休干部,知道的肯定比咱们多。”

这倒是,唐丰莲相信这个消息来源。

“对了,大姐你们千万别说出去啊,谁都不能说,我就只跟你们说过。”

大姑姐的嘴巴她倒是相信,就怕大姐夫太老实了喝醉酒被人套话,所以李曼青又连他也交代几句。

见他们两口子半信半疑,没怎么放心上的样子,李曼青也没办法。毕竟在家种地本分惯了,思想又保守,没个成功案例摆在眼前……只能等婆婆回来再劝劝。

就这么说话一会儿的功夫,双们就把一身漂亮衣服给毁了。洋辣子汁水淋了整个前襟,一张小嘴也被糊得看不出鼻子眼睛来……跟两只小花猫似的。

李曼青又要忙给她们洗手洗脸换衣服,大姑姐就去厨房洗锅,准备煮饭,刘建国去找唐丰年了。

“小孩子都这样,等大些就好啦!以前我们家芳菲那才叫头疼,一天要换两身衣裳,她奶奶还说我怪讲究,我就是见不惯不干净……后来啊,都三四岁了,她再把衣服弄脏我就打,打她屁股,打她手巴掌,打几次就长记性了!”

李曼青笑起来,实在是想象不起来小学霸的童年。

“那她几岁开始不用操心的啊?”

“这可不好说,我也记不清了,要说不操心那是不可能的,现在她半个月不打电话回来我都担心呢……只有自己养孩子了,才知道爹妈的不容易。”

李曼青深以为然,也跟着点点头。

上辈子,她对用她彩礼钱给哥哥娶媳妇的事,一直耿耿于怀。总觉着是被父母给“卖了”。

其实,现在想来,从小到大,爹妈都没有因为她是闺女而给她“区别对待”,凡是哥哥有的,她也有。

甚至因为是闺女,家里有什么吃的穿的都会更偏爱她一些。

那个年代,很多女孩子初中都不许读就要被送去南方打工,以他们家条件能把她供上高中,已经很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