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美食养家记

第5节(2 / 2)

“姐姐没事。你们饿了吗?走,下馆子去。”

这个点孩子们早就饿了,林然然空间里有吃的,但是现在手里有了钱,她决定履行承诺,带弟弟妹妹们下馆子去。她没带过孩子,但是知道不能对孩子出尔反尔,大人自己说话都不算话,还怎么教育孩子?

国营饭馆里还挺热闹。玻璃窗口里热气腾腾,站着胖厨子和两个圆润的服务员。林然然带着弟弟妹妹走进去,挑一张干净桌子坐下,开始看小黑板上的菜单。

一个圆脸服务员走过来,用抹布把桌面擦了擦,拉长了脸道:“吃点啥?”

三个半大孩子,别拿不出钱来。

林然然耐心地询问完弟弟妹妹的意见,笑道:“一碗雪菜肉丝面,肉包一个,馒头一个。”

“六两粮票,四毛五。”服务员伸出手。

王秀英给的粮票恰好是六两,林然然都交了。

“姐姐,吃完饭就没有钱了。”小秋小声道。

林然然噗嗤笑了,随即泛起的却是心疼。这孩子就是太操心了,小小年纪如惊弓之鸟一般。她小声道:“别怕,万事有姐姐呢。你不用担心这些,知道吗?”

小秋眨巴眨巴眼睛,她的脸很小,瘦得尖下去了,显得眼睛越发地大。也不知道听懂了没有,半天才抿嘴露出一个羞涩笑容:“嗯!”

面和馒头很快就上来了。出乎意料的大份,扎扎实实的一大碗面上盖着雪菜肉丝,那肉丝可不是后世的那点肉末,而是实打实的盖满了碗面。馒头和包子也很大,林然然掰开包子,里面的肉馅挺足,热腾腾肉汁儿往下淌。两个弟弟妹妹一人一半。

林然然跟服务生要了两个小碗,一碗面姐弟三个分着吃了。那面条是富强粉做的,白白的,柔韧有嚼劲,透着一股麦香。雪菜肉丝的味道则很一般,汤也油汪汪的。

林然然吃了两口就不想吃了,小秋小景倒是吃得开心。但小景还是小声道:“没姐姐做得好吃。”

“等回去了姐姐再给你做。”林然然摸摸他的头。

等着弟弟妹妹们吃饭的时候,林然然看着小黑板上的价格。炸糕7分一个,一两粮票。绿豆稀饭7分一碗,四两粮票。阳春面2毛一碗,四两粮票。雪菜肉丝面三毛一碗,四两粮票。炒青菜五分一勺,青菜炒肉6毛~1元一盘。饺子1元2一斤,不要票。馒头五分一个,肉包子一毛一个,烧饼八分一个,都是□□票。

这年头青菜和肉的价格差距还真大,林然然啧啧感叹。猪肉的挂牌价才7毛8,青菜里加点肉就要卖到一块了。谁让这年头的猪肉排队也买不到呢?有点闲钱的人只能到饭馆来打一份肉菜回去,全家一块解解馋。

那么她做的那些扣肉一定也卖得出去了?林然然眼珠转动,看着饭馆里吃饭的客人们,这年头舍得下馆子的都不缺钱,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自己否决了。

那胖厨子和两个服务生可不是吃素的,太岁头上动土,她还没这个胆子。

林然然决定还是去黑市探探底,但在这之前,她得想办法安顿好两个小家伙。

第8章

临安城里唯一的一间招待所,是座青砖水泥砌成的小楼,进门是座高高的柜台,一个四十来岁的瘦女人坐在那儿打毛衣。

林然然把大队长开的介绍信摆在柜台上,跟她对了几句语录后,她才抬起头来。

“就你们三个?你家大人呢?”瘦女人皱眉。

林然然道:“家里没大人,我带妹妹进城看病,就我们三个。”

听到带妹妹看病,瘦女人下死眼看了小秋一眼,脸色缓和了点:“标间一晚上四毛钱,不包饭。房间有热水壶和脸盆,要水自己去水房打。102房,二楼左拐第三间,自己找去。”

这栋小楼建成没多久,院子里栽种的梧桐还没一人高,在冬日里光秃秃的,像个无精打采的病人。林然然沿着走廊走到尽头的倒数第二间,打开门进去。

房间里空荡荡,只有一张铁架子床,一张书桌,桌上有个热水壶,门边脸盆架子上放着个搪瓷脸盆。这样的房间当然不能跟后世的酒店相比,但在这年头却已经是很难得的配置了。

现在城里人口稠密,许多人都是三代同堂挤在一间小屋子里,床与床之间用张帘子隔开,晚上打个喷嚏放个屁旁边都能听见,更别提办事了。

因此很多年轻人的新婚夜都会选择在招待所渡过。在墙上贴几张红喜字,桌上摆放同事朋友们送的糕点、罐头,可以算是这一辈人十分特殊的经历了。

这时候房间里冷浸浸的,那棉被还算干净,但是也不保暖。林然然让小秋小景乖乖呆房间里,拿起热水壶下楼去了。

她走到没人的地方,从空间里拿了一小包饼干出来,这才走到一楼去找那个瘦女人。那包饼干悄悄塞进瘦女人手里后,她的脸色顿时从严寒的冬天变成春暖花开。

“放心,你弟弟妹妹我看着,出不了差错儿!”瘦女人一口答应下来,“我姓孟,叫我孟姐就成。”

“那就麻烦您了。”林然然笑着道了谢,去水房打了一壶热水上楼了。

她从空间里拿出两个密封玻璃瓶,灌满了热水塞进被窝里。孟姐热心地要给让她们拿一个取暖的炭盆,可林然然不敢用。

煤气中毒的事儿在南方的冬天时常发生,何况自己出门后房间里只剩下两孩子,她不敢冒这个险。

把被窝暖热后,林然然让两个孩子坐在被窝里,又拿出一点吃的给他们,吩咐小秋道:“姐姐出门办点事,你要好好看着弟弟。有什么事就下楼找孟阿姨,知道吗?”

“知道了。”小秋乖乖地点头。小景闹着要跟林然然一起出去,小秋抓起一个花生剥开塞进他嘴里,道:“小景不闹,姐姐很快就回来的。”

小景鼓着一边腮帮子嚼啊嚼,立刻不哭了,还冲着林然然摆摆小手说再见,闹得她哭笑不得。

第一供销社是临安城最大的供销社,分成多个门市部,有粮油部、副食品部、肉食部等等。现在门口仍然排着好几条弯弯曲曲的长龙。

人人都挎着面口袋,端着盆,伸长脖子等着,闹哄哄的。

林然然来到这个时代以后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热闹的场面,她站到队伍的末尾,问前面的人:“今天怎么这么热闹啊?”

“你刚进城?今天放下月粮。”那小媳妇儿刚嫁进城里,第一次来领粮食,对于林然然这种“新手”不吝赐教。

每个月二十八号卖下月粮,这天孩子们学也不上了,天不亮就被家里大人拉去排队。人人手里提着面口袋、粮桶,伸长脖子等供销社开门。每个月的粮票定额里只有百分之三十的细粮,其余都是粗粮。玉米面、荞麦面、高粱面,供销社卖什么你就得买什么,这还不是回回都买得到。

不去皮的粗粮加水熬上大半天,喝下去还刮嗓子,上不出厕所。要是遇到了只有玉米面的时节,一碗玉米碴子粥下去非但不顶饿,胃酸还烧得人想吐。

所以粗粮得搭着细粮吃。可主妇们再怎么精打细算地搭配,那点细粮也撑不到二十号。所以一到放下月粮的这天,粮油门店的队伍比肉食品窗口前排得还长。

小媳妇展示着手里的布袋子,里面放着块肥肉:“食年节下猪肉更难买了,每人一月才一斤猪肉的量。我这块肉可是凌晨五点不到就起来排队了,好容易才抢到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