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亭里一时静默下来。
陆玄看了看沉默未语的陶云蔚,又缓缓续道:“其实你心里应当很明白,崔太夫人给你们家下的这个套,你们是钻也得钻,不钻也得钻。即便我现在对你说安王乃人中龙凤,你也不过是自寻了几分安慰而已。”
她咬了咬牙,垂下眸,良久没有言语。
没错,崔太夫人这个套从一开始就是卡着她们陶家的脖子给套下来的,多一分恐怕还嫌费力。人家不过是故作了几分亲切,不过就是在浴佛节那日特意处处抬举,不过就是……细想来,连多的“不过”都没有。
可这区区、寥寥的“不过”,却偏偏是她们陶家当时最迫切需要的,在南朝立足的支撑。陶家当日虽是情势所迫,但到底是主动弃陆氏而择了崔氏,倘此刻她们又在崔太夫人为二娘“引见”了宜阳郡主,并在二娘出入过紫园后为崔氏所远,传出去二娘成了什么?她们陶家又成了什么?
崔太夫人之所以绕这么大个圈子,不就是为了一石二鸟么?既拿她们陶家的风骨成全了崔家的德行,还把她们一家都给攥在了手中,二娘不仅得心甘情愿进王府,还得尽心尽力帮着崔十二娘笼络安王。
这些她当然都是明白的,可明白又如何?她不甘心啊!难道就因为他们陶家是士族末流,所以便连那一点点尊重都不配有么?
她好好的一个妹子,长得那么好,性子也那么好,嫁给谁不能当一家主母?凭什么就得去为崔氏女抬轿做妾?!况王府争宠,就凭她们陶家这样的门第,怎可能护得住二娘?即便将来成了事,谁又保证不兔死狗烹?
陶云蔚忽然觉得他们全家历经千辛万苦南迁至此,简直就是个笑话。
她前所未有的沮丧,也前所未有地感到怨愤。
“那……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她低着头慢慢说道,“能让我代替二娘去?”
陆玄愣了两息,才反应过来自己听见了什么,他一时没有言语。
陶云蔚没有等到他回应,便抬起脸朝对面看去,又认真地问了一遍:“有么?”
陆玄从未见过她这样的神情。很奇怪,他明明与她认识不久,可他于这一霎却忽然觉得,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她,好像一朵明明应该迎着风雨倔强生长的向阳花,却在这时失了方向,看不见光,只能寄希望于偶然经停的路人,问一问能否顺手揣上她。
他没来由不喜欢她这个样子,当即蹙了眉道:“没出息。”又道,“陶家在南朝的日子还长着,难道你家二妹入了王府,你们全家便要争着去上吊给她送嫁?人家算计你,你就不会算计回去?”
陶云蔚闻言一怔,似是完全没有想过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旋即不知想到什么,眼中倏地一亮,正正看着他,问道:“先生既这么说了,那我便问三个问题,你可愿如实相告?”
陆玄伸手拿起面前茶盏,低头浅啜了一口,然后揉揉额角,歪身往凭几上一靠,似慵然自语道:“今日许是风雨宜人,不觉竟有些茶醉。”
陶云蔚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不由忍了忍唇边笑意,说道:“前王妃是如何去的?”
陆玄闭着眼,慢道:“算是病故。”
这个“算”字就很有灵性。陶云蔚心里如是想着,默默记下一笔,又问:“安王有几个子嗣?”
“只一个庶子,生母已去,年约五岁。”
陶云蔚点点头,忖道:“那外家身份与我们家比起来如何?”
陆玄默了默,回曰:“大约,不分伯仲。”
她想了想,了然,再开口:“那……”
“不是说就三个?”陆玄睁开眼朝她看来。
陶云蔚忙道:“刚才那个算不得的,只是附带着那么打听一下罢了。”
他眉梢轻挑,半笑地看着她:“最后一次,你若问的没什么意思,我便不答了,附带来附带去,你倒能耍赖。”
她毫无尴尬,从容清了清嗓子,说道:“不知安王府里自王妃以下,娘家最得势的那位姓什么?”
陆玄刚伸出去准备端茶的手蓦地一停。
然后,他抬眸看向她,眸中欣赏之色渐显,说道:“她娘家姓什么不重要,这金陵城里多的是附庸而生之人,重要的是她娘家所倚的那棵大树。”
陶云蔚忽然间福至心灵。
“……莫非是,楼?”
话音出口,她看见陆玄但笑不语的默认之色,刹那恍然大悟。
陶云蔚站起身,朝着陆玄端端抬手揖了一礼:“多谢先生指点,云蔚这便告辞了。”
陆玄看出她归心似箭,又见外面雨也差不多停了,便也没多说什么,含笑颔首,由她去了。
陶云蔚走的时候险些连鞋都忘了穿,等匆匆套上刚出了亭子,她似又想起什么,顿了顿,转身走回来,沉吟片刻后问道:“先生与崔少卿交好,不知他这个人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