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样的席面到底有没有经过朱立勤的劝说而来的, 朱娇娇不得而知, 不过, 她深知老父亲还是比较注重家族的, 劝说族人也是很有可能的。
大家跟着家务长(即族长)进行过敬神, 祭祖, 唱词, 祈福一系列的流程之后,才开始按照席位正式入席开餐。
开席之后不光座次有讲究,就是上菜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 族里帮忙的妇人听着主厨的指示即可。
菜上到一半的时候家务长会再一次唱词,所有人都要放下碗筷听着,等这一次唱词结束, 再没有其他的步骤, 大家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餐了。
朱娇娇没弄明白这讲是的什么古礼,而且今年之后没两年因着大情势, 这些敬神, 祭祖, 唱词, 祈福的流程就被迫终止了, 变成了开餐前家务长说几句话场面话而已, 再后来连这种会餐都取消了,到八十年代才又捡了回来。
等后来家务长轮到她的大儿做时这些古礼已经不怎么讲究了,再加上后来朱娇娇家的子孙辈们嫁得远娶得远不一定能聚齐了人故而也很少有这样的餐会了, 渐渐地她也将之抛却到了一边。
为了生存, 也是不得已,只可惜,经过那些年的动乱,都不知道抛下了老祖宗多少的东西呢。
今天主厨的是朱娇娇的三叔朱立节,算是老门山脚村顶顶有名的英才,早些年十二岁的时候就进城开始做学徒,搭着朱立勤的关系跟着县城里庆丰大酒楼的一个大厨学过好几手,那位大厨整治宴席是一把好手。
学了几年才十八岁的朱立节就做了庆丰大酒楼的二厨,当时已经是村里各家各户眼中的最优质的女婿人选了,不过大家都觉着这位英才估计是要在县城里娶妻了,朱娇娇记得这位叔叔娶亲娶得不算早,一直到后来二十四岁的朱立节辞了庆丰大酒楼的工回村,才娶了妻。
自从回村成功办了第一场席面,老门山脚村有办喜事的就都喜欢请朱立节主厨,菜的味道合口味,又不浪费食材,还能给摆席的人家撑面子,自然很得人喜欢。
朱三叔生有一女三堂妹朱香娇和两个儿子二堂弟朱昌治跟三堂弟朱昌功,女儿比朱娇娇小了四岁,儿子一个比朱娇娇小了八岁,一个小了十二岁,后来的厨艺接班人是三堂弟朱昌功。
但今年之后没两三年就没有什么人办得起酒席了,转而做起了村里卖猪肉的屠夫,但那个年头能有多少人吃得起肉呢,他就背着猪肉走山串村地到处去卖,偶尔有娶媳妇舍得出财的请他主厨,但一年也不过那么一两次,曾经炙手可热的优质女婿人选一下子掉了底,这是后话且不提。
初三家族会餐结束之后,时常有村民过来请来朱立勤和叶有华翁婿两个陪酒,有本来就关系不错的人家,也有新近亲近起来的人家,更有同个生产队的队员,朱立勤一般将这些对外的应酬交给叶有华去应付,叶有华也是酌情去喝酒。
本来关系亲近的人家自然是要去叨扰一杯的,这个是可以回请回来的,至于新近亲近起来的人家跟生产队的村民,不是他们家中来了特别的客人需要撑面子场陪酒的,叶有华一般都是婉拒的。
老门山脚村的村民一般如果家里来了贵客什么的,会请老门山脚村大队长或者是生产队长一起陪酒撑个面子场。
这种时候往往老门山脚村的大队长和生产队长都是乐意为自家的村民们撑面子场的。
因而初四初五叶有华就有点赶场子似的不在家中吃饭了,朱娇娇家该走的亲朋好友也都走完了,大雪下下停停的,路上被行人走过的中间地段人来人往踩出来的那条路已经被雪水给冻实了,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经常滑跤摔倒,于是没什么事的一家人又都窝在了火柜里。
又在火柜里窝了两天,终于初六,一大早,朱娇娇就起来到蘑菇地窖割了蘑菇,又开始打扫起来,堂屋里的那些瓜子花生壳都嵌进到地面的泥土里面去了,得用竹扫把死劲刷刷刷的扫才能扫出来。
朱娇娇母女两个忙活完家务活又帮着搭建阁楼的事。
关于家里剩余的红砖水泥,家里年前就已经算好了怎么用,厨房是肯定要用红砖改建的,烧火的地方还是用红砖安全些,关于朱娇娇所说的要改建的澡房以及猪圈茅厕,跟厨房一块修建,也是要用红砖,剩余的红砖,还能用来搭建阁楼所用。
朱娇娇家决定用红砖在堂屋的两边砌两堵砖墙,这样堂屋的阁楼的承重就完全不必担心了,两堵木墙总担心承重不起那么多的阁楼。
先砌堂屋的砖墙,再搭阁楼,搭好阁楼又在堂屋里砌个灶台,然后厨房暂时搬到堂屋里,就可以开始改建厨房那一块了。
之前的厨房虽然不算窄,但朱娇娇还要求澡房、柴房,于是地方自然就觉得小了。
自家屋后是块坡地,也是属于自家的,倒是可以随意改动,将原本只占了一排屋不超过堂屋范围的厨房拓宽,延伸出去,又将一部分坡地挖平,这样拓宽加长了之后又将厨房后头的淤泥地给锤结实了,水沟填上,往后贴着泥壁另挖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