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宝把另一辆骡车停在门口,帮忙提着米粉和粽子,俞善自己则一手拎着桃篮,一手提着两只扑棱翅膀的老母鸡,跟着进了院子。
恰好这时候,俞老头也来替俞文智送节礼,把俞善送来的东西看了个清楚,沉着脸半天没说话。
俞三叔被失控的牛车压断一条腿,伤筋动骨一百天,如今还在床上躺着动弹不得呢,只能靠俞老头自己来送节礼。
今年家里银钱不就手,就随大流送了二十个白米粽,二十个黄米粽,再加上两条腊肉,这礼不上不下,东西送到郑家人手里他就出来了,自然也没见到郑秀才。
俞文智脸上嫉恨的神色一闪而过。
自从俞善这拖油瓶回到村里,就带坏了老宅的运势,破财的事一桩跟着一桩,连带着他的日子也不好过起来,倒是她一个丫头片子,又是牛场又是作坊的,日子越过越富。
怪不得先生总是夸奖俞信,原来他姐姐俞善这么舍得花钱送礼,反观自家送的东西,那般简薄,根本就不考虑先生会怎么看待他!
俞善怎么就不是他亲姐姐呢?俞蕙、俞蕊那两个没用的,连应聘织坊都只选上一个!那织坊还是俞善开的呢!
俞文智垂下眼睛,片刻之后,才一派天真地咂着舌头问道:“爷爷,善姐姐什么时候到老宅送节礼啊?我听先生说,尊师与敬老一般重要,她肯定是先给郑先生送,再给您送。您可是她亲祖父,如今善姐姐这般有钱,送给您的礼肯定比送给先生的还要多。”
俞文智知道二房早就跟老宅闹僵了,这里头的恩恩怨怨不是一两件,俞善可不是省油的灯,恨不得跟老宅老死不相往来才好。
今天都初四了,她八成是压根儿就不记得往老宅送节礼吧?
呵呵,他们姐弟一体,都是二房的人,做出这么不知礼的事情,到时候,他可要在同窗和先生们面前好好说道说道,他俞信只知道巴结先生,连自家亲爷爷、亲叔叔这些穷亲戚都不看在眼里了。
到底是当着这么多外人的面,俞老头没说什么,他憋着一口气,背着手扭身就往家走。
他知道刚刚俞善并没有瞧见自己,哪怕她现在发了财,出息了,到底还是晚辈,自己好歹身为长辈,也没有自降身份,主动招呼孙女的道理。
可俞老头听了智哥儿的话,心中偏生隐隐有了期盼,暗自希望这个有出息的孙女能主动送上台阶,往老宅送一份节礼。
他早就不抱希望能掌控住二房这个孙女了,所以接二连三听村里人说俞善名下又多了什么样的家产,心里连半点儿波动都没有。
他也早就想通了,俞善有了钱,就能供二房的信哥儿一路读书赶考,到时候光宗耀祖,光彩的不还是老俞家的祖宗?
况且信哥儿进了学,他就能享受相应的供养,考得越高,供养就越多。
当初说好的,信哥儿能考上秀才,养老银子一年就给他十两;考上举人,一年二十两……族长和村长一同见证过,签字画押的赡养文书,容不得二房不兑现。
所以,俞老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二房能跟老宅重新有了走动,大家还是亲亲香香的一家人才好……
郑秀才不是头一回见俞善了,自从看中俞信的资质,他就对俞家格外关注,也打听到了一些风声。
本来是怜惜他姐弟二人相依为命,没想到俞信的姐姐这样能干,如今连大刘村都有好几个大姑娘小媳妇在俞家的织坊做工。
虽然心爱的学生境况变好,没了辍学念不起书的危机,郑秀才又生出新的担忧来——就怕有这么个擅长经商的姐姐,会带偏了俞信的心智,放着好好的书不读,反而跑去做个满身铜臭的商人。
倒是后来,他见俞信在学堂一如既往的用功,似乎家境如何对他没有半点儿影响,除了吃穿上体面些,这学生沉稳一如从前,没有什么改变,郑秀才这才放下心来。
今天又见到俞善,郑秀看见传言中身家万贯的姐姐也一如从前那般简朴,并不是他想像中那样,一朝暴富就得意忘形的姿态,脸上不自觉的就带出了和蔼的笑容:
“前些日子我让俞信请你过来,是有件关于他前程的大事,想要与你商量一下。”
俞善闻言手一顿,把茶盏放在桌上,正色聆听。
郑秀才见她重视弟弟的学业,心中又满意了几分,这才开口道:“俞信最近几次月考都是外舍的头名,我想将他调到内舍来。”
咦?这是好事啊?!俞善舒了一口气,也忍不住替弟弟高兴。
三房的俞文智读了三年的书,到现在还在外舍晃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考进内舍。
反倒是信哥儿,虽说中间耽误了三年时光,这才重新读书读了半年,就得到先生的认可,主动调他到内舍,说明信哥儿果真学得不错。
俞善听俞信大概讲过,学堂里的外舍向来只是收些蒙童,教些“三百千”之类的启蒙学识,每年束脩五百文;
进了内舍就要开始读四书,也要学习如何写文章,束脩相应的一年涨到二两。
不过如今对俞善来说,学费根本就不是事儿。
当然,高兴归高兴,俞善不忘客套地说:“还要多谢先生教导,我替信哥儿谢过先生了。”
郑秀才仔细观察着俞善的神色,略微踌躇了一下,还是直接问出口:“不知你对俞信的期望如何?是希望他一直进学,以后能有所作为;还是想他早日下场,好拿个秀才的功名。毕竟这样对你姐弟二人来说,也算是有个庇护。”
家里人丁单薄,这姑娘又是个女户,希望早日有个靠山,倒也无可厚非。可郑秀才还是心中忐忑的盯着俞善,等她回答。
俞善脸上笑容不变,不加思考地对郑秀才说:“当然是打牢基础,以后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了。先生放心,只要您觉得信哥儿有资质,就只管培养,我身为姐姐,一定会供他读书,不会做拔苗助长的事情。”
“好!好!这就好!”郑秀才终于畅快地笑了起来。
问这个问题之前,他心里还提着一口气,生怕俞善会选让俞信尽快下场。
想要早点儿拿到秀才功名,就有取巧的方法。不过是多背一背往年的程文,把历年来他收集到的秀才文章拿去,一篇一篇的背下来,模仿他人写文章的套路,这样过个一两年就下场,总能混个童生的名头,再过上一两年,运气好也能考上个秀才。
可这样的做法,也就仅仅止步于此了。满肚子都是别人的文章,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做学问?
若是俞善选了头一种,想让俞信走得长远,那他也有长远的教法。郑秀才这么许多年才遇到这么一个好苗子,实在是不想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