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虽然米氏的手艺不错,可她身体不大好,平时在庄子上做做饭还行,要真是开店让米氏掌勺,估计她身体要吃不消。
之前卖米粉的时候,杨庄头只让米氏做些轻省活,一个月下来,她还是累得瘦了一圈。
俞善自己上也不成啊,她的手想要治好,还得两个月。左思右想,只能暂时把这个念头抛在脑后。
没一会儿,小镜庄人手一碗藕粉,吃得香甜。
大家尝几口藕粉纯正的味道,觉得入口顺滑,满口清香;又加点米氏熬的红糖汁,更是香甜沁人心脾。
古大夫尝了一碗,满意的点点头:
“莲藕味甘而性凉,虽然可以清热生津,可如果脾胃虚寒的人食用过多,必定会因为其寒性而肠胃不适,像米氏就不应多食莲藕!”
“啊!”杨庄头听了大惊失色,赶紧去接米氏手里的碗:“孩子他娘,你还是少吃几口。”
“不过嘛……”
古大夫大喘一口气补充说道:
“这用莲藕制成的粉就不同了,除了能保留莲藕清热开胃的特性,还能滋补健脾,消食止泻;
不仅如此,老夫觉得这藕粉可以凉血、散血、止血而不留瘀,对热病血症也是食疗佳品。嗯,不错,不错。”
杨庄头听完,忙不迭又把碗塞回米氏的手里:“孩他娘,听古大夫的话,多吃点、多吃点。”
众人听完古大夫摇头晃脑的一番评价,瞬间对手里这小小一碗藕粉肃然起敬……
唯有俞善吃完,咂舌回味了一下,遗憾的说:“要是有桂花蜜,花生碎,葡萄干就更好吃了。”
奚晟闻言,低头笑了起来。
到了下晌,他竟然带来一个新摘的蜂巢送给俞善:
“这时节没有桂花,好在我以前在山中发现过好几个蜂巢的位置,我和义父都不嗜甜,除了入药别的没什么用处,既然你喜欢,取了蜜来调藕粉吧。”
在一旁的杨豆和邓桃眨眨眼,挤眉弄眼的偷笑。
俞善大大方方的收了下来:“那就多谢啦!古大夫虽然身体好,毕竟也有些年纪了,这藕粉你们也带两斤回去慢慢吃。”
奚晟笑着应下了。
“对了,”俞善突然想起:“正月十五石江县要开始征力役了,要做河工的,你和古大夫打算怎么做?”
光上次那只野猪,奚晟就分到三两多的银子,作为一个身手还不错的猎户,俞善不觉得他会出不起力役的更赋钱。
奚晟果然也是这么打算:“我打算直接交更赋代役,至于义父,他有举人的功名,不在征募之列。”
“怪不得以前就觉得古大夫像儒生名士,”俞善顿时对古大夫刮目相看:“真是失敬失敬!”
奚晟无奈的说:“义父他醉心医术,当初考这个举人功名也是迫不得已,可千万别叫他知道,你知道他考过科举。”
这话说得拗口,但是俞善表示充分明白。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为尊者讳,也不该议论长辈的私事。
更何况,谁敢惹大夫不高兴!
俞善从善如流,做了个用手封口的姿势,引得奚晟一双眼睛充满了笑意。
大年初二。
临近中午,俞善和俞信两个正在灶间忙活,突然有人敲门。
俞善去应门,一看就愣住了。
门外站着一个满脸苦相的女子,看起来三四十岁,一身粗布麻衣,还不着痕迹的打着补丁。
见到俞善,她就双眼含泪,叫了一声:“善姐儿。”
“小姑姑?”俞善有些不敢认。
俞秀才兄妹六个人,除了他们兄弟四人,还有一个大姐、一个小妹,都嫁到邻村去了。
俞善记忆里,小姑姑俞馨娘和白翠娘这对姑嫂的关系处得很不错,俞馨娘未嫁的时候,也时常到二房来小住,带俞善一起玩。
只是印象里的俞馨娘是个很爱笑的女孩子,和眼前这个一脸苦相的中年女子,实在很难重合在一起。
算一算年龄,小姑姑也只有三十出头,怎么就苍老成这个样子?
对了,今天初二回娘家,怎么到了吃饭的时候,俞馨娘不在老宅吃饭,反而跑到二房来了?
“小姑姑快请进。”俞善朝灶间喊了一声:“信哥儿,快出来,小姑姑来了。”
“别别别,不用叫信哥儿了。我这就走了。”
俞馨娘满脸愧色,连连摆手:“以前信哥儿在老宅,我也没有照拂过他,是我这个当小姑姑的没用。知道你回来了,姑姑没别的可送的,一点心意,你和信哥儿不要嫌弃。”
说完,她把一包东西塞到俞善怀里,头也不回的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