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请托(第2 / 2页)

有了村民主动挖走塘泥,田氏父子三人腾出空来,先帮手挖藕。

还好这会儿鱼也分得的差不多了,有杨庄头看着就行。

之前负责分鱼的杨谷和邓荣腾出手来,跟杨豆和邓桃一起,再加上一个自愿帮忙的陈小虎,几人连挖带洗,把莲藕上的污泥清理掉,堆在干净的空地上。

莲藕越堆越多,终于有人忍不住过来打听:“这莲藕卖吗?什么价啊?”

杨庄头扭头去看俞善,见她微微颌首,连忙点头:“卖,当然卖,都是乡里乡亲的,镇上三文一斤,咱们这刚出水的鲜货只要两文。”

“鱼呢?大小都一个价吗?”

“鱼也卖,草鱼鲢鱼青鱼,哪种都有;我们东家说了,让大家过个年年有余,绝对比镇上卖得便宜。”

杨庄头这段时间做多了买卖,人也活络许多,兴冲冲的跑去把秤拿出来,当场招呼起生意来。

有人带头买,就有人跟风,没一会儿,这边就围满了村民。

毕竟是过年嘛,大家既图吉利,也图便宜,不管大小咬咬牙都能买上一条活蹦乱跳的鲜鱼,回去养两天,三十晚上就能添道大菜——年年有余,多好的意头。

就这么零零散散的,居然也卖出两百斤鱼,一百来斤莲藕。

这池塘往年都是天生天养,鱼的种类和数量都不算多,十亩的池塘也就出了一千来尾鱼,倒是个头儿都不小,看着喜人。

这些肥美的鱼让俞善对自己的计划更有信心了。

有次给如意居的杨老板送笋子的时候,俞善听他提过,过年的时候,县城的饭馆就时兴做全鱼宴,甚至年夜饭也有人叫全鱼宴的席面送到家里去。

因此她跟杨老板约好了,今天一清塘,就每种鱼挑二十条给他送到如意居去。

俞善打算借着年夜饭的东风,趁最后两天,把这些鲜鱼拉到镇上和县城去卖掉。

她还记得,以前越是临近春节的那几天,已经疲软了的年货销量,总会有个小小的暴增。

希望这经验在这里也适用。

事不宜迟,趁着鱼还鲜活,两辆套好的车整装待发——一辆是小镜庄新买的驴车,由邓老爹赶着;一辆是俞根叔的骡车。

两车上都载着盛满了鱼的大桶,莲藕实在放不下,只能少少的捆了一些绑在车厢顶上。

杨谷和邓荣跟着俞根叔的车去了镇上,俞善则跟车去了县城,先给如意居送了一桶鱼和一捆莲藕。

接下来,俞善又吩咐邓老爹把驴车赶到县衙附近。

邓老爹一向沉默寡言,很是可靠,闻言也不多问,直接驶向县衙后面的巷子里,这里住的都是县衙的官吏,也包括石江县的县尉,郭四通。

这是周懿言费尽心思替她疏通好的关系,要是不好好结交,就太浪费了。

俞善敲敲门,门房谨慎的只开了一条门缝,居高临下的看着来客。

好歹是县尉,多的是人来巴结,光是过年这几天,来送节礼的人就络绎不绝。

俞善并没有提出拜访,只是递上拜帖和礼单,留下精心挑选的节礼就走了。

一桶特意挑出来的肥美鲜鱼,五十斤莲藕,以及五十斤干米粉被送进郭县尉的后院。

当天晚上,郭县尉就吃到一碗咸鲜可口的鲫鱼豆腐汤,汤色奶白,引得人胃口大开:“这汤一尝就是夫人亲手做的,还是夫人的手艺深得我心啊。”

郭县尉家人口简单,只有夫人和两个亲生的儿女,并没有小妾通房之流。

县尉的夫人姓韩,韩娘子日子过得舒心,时常会亲自下厨给丈夫和儿女做些拿手饭菜。

“这鱼是下面村子里一个姓俞的小娘子送来的。”韩娘子漫不经心的笑着,又给郭县尉盛了一碗鱼汤。

郭县尉接碗的手一顿:“姓俞?平溪村的?”

韩娘子柳眉一挑:“怎么?相公对这俞小娘子很熟啊。”

郭县尉哪能不知道韩娘子这是在想什么,赶紧笑着澄清:“不熟不熟,只是前天刚刚有人来拜访,特意托我照顾一二。”

“说起来也是少见。”不等韩娘子追问,郭县尉就主动细说起来:

“来请托的是周家织坊的大少爷,他想让我照顾的,是他父亲娶的平妻与前夫所生的女儿。”

“是织百花锦的那个周家吗?”韩娘子被郭县尉绕的想了好一会儿:“那这俞小娘子不就是个拖油瓶吗?”

“谁说不是呢。那小娘子倒也硬气,现在自己立了女户,就落户在平溪村。她这继哥哥想托我准了她赎买年后的徭役。”

韩娘子这才了然的,殷切的把汤碗递到郭县尉手上。

郭县尉放下汤碗,拉着韩娘子的手:“那等富贵人家出什么奇闻都不稀罕,娘子放心,我只是受人所托,偶尔随手为之,照顾一二罢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