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希望你继续考下去,也许将来你会遇到更好的人,一个不介意自己夫人‘抛头露面’的人,”温知意坦言,“但这种关系一生的事,我无法替你做决定。”
“郡主,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选择,你会怎么做?”女孩又问。
“我会让宣南侯有多远滚多远。”
“……”
“我知道你有很多顾虑,怕拒婚会让父母亲人失望,怕继续考下去却考不中进士。你们每个人的文章我都看了,坦白说,我觉得你考中的希望很大,”温知意认真看着她,“端看你想要是哪条路。”
“很多人,都说我们这些女孩子上女学,是为了嫁人增添一点筹码,”女孩抬头看向温知意,“我们考中了举人,才稍稍扭转了他们的观念,如果我这个时候答应了宣南侯的婚事,岂不是又让舆论回到了从前那般?”
“想不到你有此顾虑,”温知意给了她一个拥抱,“但这些让我来操心就好,你只需要决定,自己想嫁还是不想。”
半个月后,温知意听说女孩儿拒绝了这桩婚事,父母气得差点与她断绝关系。
又过了不久,就是春闱。
四个乡试中举的女孩儿,觉得把握不大,这次便没有参与,都打算参加下一届的会试。
穆云起倒是参加了此次春闱,并一举中榜,再次给京城人士带来了丰富的谈资。
大家意识到当初因为穆将军腿伤,就觉得他废了的人是多么天真。人家哪怕当不了武将,也能去当文臣。
知道你是天才,那也该有个限度吧?能上阵杀敌,懂排兵布阵,在战场上立下极大功勋,如今又金榜题名,还能不能给我等普通人留条活路了?
有人猜测,他此举是不是为了向兄长穆离和伯父穆扬叫板,向穆扬证明,为了一个探花郎抛弃穆将军是错误的决定。“他能做到的我也可以,我能做到的他却不行”之类的心态。
也有人反驳,穆将军怎么会这么无聊,为了这种理由去参加科考。
于是有人问到了穆云起面前,为什么你已经官居从二品却还要去考科举,他想了想,回答道:“因为我可以。”
众人释然,说的也对啊,可以做到,为什么不做?就为了照顾你等普通人的面子?
虽然这个理由听起来其实更无聊了。
考科举这件事对于穆云起而言,可做可不做,腿伤好了之后,他显然早已打消了转行去当个文官的想法。
如今春闱放榜,陛下要在穆将军身上做文章,解决朝中的文武之争,于是穆云起再次忙碌起来。
自回京以来,温知意和穆云起一直处于一个忙一个闲的状态。如今女学走上正轨,温知意闲下来了,穆云起却又忙起来了。
温知意托着腮,忍不住开始思考是不是帝王在故意针对她。
当初为了换贤妃戚静流一命,她承诺为陛下卖命一年。如今一年之期已过,她却没有提出辞官。
约束她的却早已不是和帝王的约定。
如今天子励精图治,朝堂一片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目前让她挂心的,只是女官入朝一事。
若此事也了了,也许她就真的可以离开了。
京城治安现在相当好,京城人士都知道现任巡城官是荣华郡主温知意,不管闹事的人是什么身份,她都照抓不误,且此人常常说动手就动手,动手的轻重程度视犯案情节严重性决定。
京里闹事的纨绔子弟一个接一个地被她扔进了京郊大营,偶尔被放出来探亲的时候,提起温知意,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辛酸得很。
现在早已没人敢触她的锋芒,纨绔子弟中偶有一些运气好没被她抓现行的,都乖巧如鹌鹑。哪怕在宴会上见到温知意,也是尽量躲着她走。
好好的一个大美人,宴会上没人搭讪就算了,男子们还都躲着避着,一时蔚为奇观。
温知意仔细思考过,巡防队的事她将来可以交给顾姝,她已经和顾姝提起过此事,对方也表示很愿意接手。
还有当初她在栎城一手提拔的吴偏将,不,现在是吴将军了,他本就是京城人士,如今边关战事已了,他便请调回了京城。帝王若还需要训练弓手,他完全可以胜任。
现在只等有女官入朝,温知意会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帮她们站稳脚跟,就可以放心离开了。
当然,离开也未必意味着彻底辞官,她身为大楚第一个入朝的女官,要做点表率作用,不好直接辞官。
她已经盯上了钦差大臣的位置,代天子巡狩四海,看天下不平之事。
既可游历天下,又可为帝王效力,而且,相当重要的一点是,不需要上早朝,意味着不需要早起。
温知意打好了小算盘,也与穆云起商议过此事,他也支持她的想法。
两人携手同游天下的日子,也许不会太远了。